葡萄藤

第八十九期二00二年十月

主編的話 黃茜
神父的話 陳兆望神父
教宗在多倫多向青年講話 若望保祿二世
基督才是主祭 陳文良
奧文,麻德教授 歐陽文生
天主是愛 龐爾謙
天主賜了我很好的禮物 朱映紅
Marvin Szeto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王凱富
親子關係 vs. 建立天國 張宏秀
淘氣小天使 小 羊

[回首頁] [堂區簡介] [行事曆] [主僕月訊] [葡萄藤] [活動特報] [日用糧] [中文聖經] [讀經計劃]
[聖經辭典] [要理講座] [上主工程] [聖母訊息] [Youth Page] [萬網之網] [玫瑰頌讚] [批評指教]

主編的話
黃茜

        今年七月底在多倫多的第十七屆世 界青 年會圓滿 結束了。正像大會的主題所說﹐我們基督徒是世界的光 ﹐地上的鹽。到世上各地方顯露愛的容顏。基督是我們的光﹐世界的光﹐讓我們每一天不停地反映出這燦爛的光。 

        當我 們熱心的教友擔心天主教的彌撒不及基督教的聚會更能吸引人時﹐坐下來看看是否能從費彬神父的頓悟中得到啟示 " 基督才是主祭" 讓我覺得﹐作為天主教徒是多麼榮幸。因為每一台彌撒我們都被邀來赴的是基督親自主持的宴席﹐共享整個大家庭的聖餐後﹐還可以帶著耶穌基督回家。請祂不僅陪伴我們生命中的 每一天﹐而且渴望祂指導我們怎樣去面對這個紛繁的大世界。  

        只要你願意你會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有發光點。用我們教友的話來講就是發現你身邊的耶穌。那絕不只是被鮮花、閃光燈及各種贊揚聲所包圍的人。也許就是隔壁的老奶奶﹐或是遊樂場中的小女孩﹐或是公車司 機‧‧‧ "奧文‧麻德教授" 的與眾不同給我上了很好的一課 ── "包容" 。包容你的父 母、兄弟姐妹、 先生、太太、同 事、鄰居和所有的人吧 ﹐因為我們自己也不是十全十美﹐也需要別人的包容。 包容是一種美 德。 

        又一次的見證分享會圓滿結束了。龐爾謙及朱映紅姐妹的親身經歷﹐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願 意﹐願意陪伴所有那些有靈性需求的朋友﹐一起來等待天主感動心靈的那個時刻的到來 。 就讓我們握著彼此的手﹐把來自天主的祝福傳遞給這些朋友們。 

        在全美中文學 校作文比賽中贏得佳作獎(英文版)的王凱富的 "中 國的人口問題"  和小羊的 " 淘 氣小天使" 多讓我們欣慰﹐因為宏秀姐妹的 "親子關係 vs. 天國" 已經告訴我們: "天主賜給我們的子女都是最棒的"

[葡萄藤] [本期目錄]

神父的話
陳兆望神父

        九月份適逢本堂成立九周年,蒙本教區主教親臨主持感恩祭,在主教的証道中,我們內心更加體認到與謙卑受苦的教宗的共融,也在擴堂的計畫上得到更多的鼓舞。

        為歡度中秋節,堂區首度舉辦了一次成功的拍賣活動,配合了多樣化的食物及遊戲攤位,參與者無不盡興滿載而歸。至於一年一度的見證分享會,藉著三位兄弟姐妹,陳嘉偉弟兄、朱映紅姐妹與龐爾謙姐妹真實而動人的見證分享,使已信者更加增其信德,未信者躍躍欲試,願一窺堂奧。兆望在此要特別感謝各位兄弟姐妹真誠無間的配合與付出的愛心,願我們將一切成果獻給上主。

        十月是玫瑰月,我們要效法聖母對天主的依恃之心、信心和謙卑心,把我們的身心靈、家庭、工作‧‧‧完完全全奉獻給天主,由祂上智的安排,如同聖母瑪利亞一樣。

        十一月是煉靈月,我們與普世教會一同熱切地為親友、恩人以及無人想到的靈魂祈禱,祈求天主恩賜煉靈早日煉淨後,得享天主的光榮與永生的福樂。

[葡萄藤] [本期目錄]

教宗在多倫多向青年講話
若望保祿二世

教宗在多倫多展覽會館向青年講話

各位極親愛的青年!

l.我們方才聽到的是基督信仰的大憲章:真福八端。我們用心靈的眼睛再度看到昔日的情景。在山上有一大群人環繞著耶穌:男女老幼、健康的、患病的,都有他們從加里肋亞、從耶路撒冷、從猶大、從十城區、從提洛和漆東等地前來,期待足以安慰他們、給他們希望的一句話或一個舉動。

       今天傍晚,我們也一樣聚集在這裏,爲聆聽上主的話。我懷著極大的熱情注視你們:你們來自加拿大、美國、中美洲、南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和大洋洲各地區。我聽到了你們歡騰的聲音、你們的呼喊、你們的歌唱我意識到你們內心深處的期待:你們希望作個幸福的人!

  親愛的青年,有許多吸引人的建議從各方向你們招手:很多人告訴你們可以用金錢、用成功、用權力得到的快樂。他們尤其告訴你們一種表面和轉瞬即過的感性上的快樂。

2.親愛的朋友們,對你們年輕人渴望的幸福,我這個外表年邁但內心仍然年輕的教宗願意用一句不是祂的話來給你們回答。這是祂兩千年前說過的話,今天晚上我們又重新聽了一次:「有福的」。耶穌訓導關鍵的話就是宣佈喜樂:「有福的」。

          人是爲了幸福而受造的,所以你們渴望幸福是理所當然的。爲你們的這個期待,耶穌有祂的回應;不過祂要求你們信任祂。真正的幸福是努力爭取得來的,不經過一番長久與艱巨的奮鬥是無法得到的。基督握有得勝的秘訣。

    你們知道往事。舊約【創世紀】記載說:天主創造男人和女人在伊甸園地堂,因爲祂要他們幸福愉快。不幸的是罪惡打亂了祂的原來計畫;然而天主並不因此認命。祂打發祂的兒子到世上來,爲重新給人類一個更美好的天上遠景。教父們啓示說,天主降生爲人,爲使人也能夠成爲天主。這乃是天主降生爲人給人類歷史帶來的劃時代的大改變。

3.在哪些方面需要奮鬥呢?基督要親自給我們一個答案。保祿寫說:「他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爲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他眨抑自己,聽命至死……」(斐二,6--8)。那是至死的奮鬥。基督不是爲祂自己而是爲我們戰鬥。從祂的死亡生出了生命。加爾瓦略山上的墳墓成了走向真幸福的新人類的搖籃。

          基督「山中聖訓」畫出了這條路的圖。真福八端是路上的指示脾,指出該走的方向。這是一條向上攀登的路,祂已經先衆人而走了。祂願意陪伴我們再走一次。一天祂說:「跟隨我的,決不在黑暗中行走...」(若八,12)。祂在另一個場合中又補充說:「我對你們講論了這些事、爲使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內,使你們的喜樂圓滿無缺。」(若十五,11

         人是在輿基督同行時才能獲得喜樂,真正的喜樂! 正爲了這個原因,祂今天還要重復那喜樂宣報:「……是有福的。」

         現在,在迎接祂光榮的十字架 ── 那和青年們一同踏遍世界道路的十字架的時刻,請你們讓這令人安慰且要求人努力的「……是有福的」這番話,在你們寧靜的心中發出回響。

4.我們聚集在主的十字架周圍仰望著祂:耶穌並不限於宣講各種真福,祂也實際把這些真福生活了出來。人若重讀福音,回憶祂的生活,會驚訝詫異不已:貧窮者中最貧窮的、謙卑者中最溫良的、心靈最潔淨和最憐憫的人,正是祂 ── 耶穌。真福八端所描繪的不是別的,正是一張面孔,祂的面容!

          真福八端也同時描繪了基督信徒:這些描繪正是耶穌門徒的肖像,是接受天國和願意按照福音要求而生活的人的照片。耶穌以「有福的」來稱呼他。

          真福八端所許給人的喜樂是耶穌的喜樂:是要在順從天父和將自己奉獻給弟兄中尋找並獲得的喜樂。

5.加拿大、美洲和世界各地的青年們!你們注視耶穌可以學習到神貧、謙遜和憐憫的真諦,學習到做尋求正義、心靈潔淨和締造和平的人的真意。

  定睛注視著祂,你們便能夠在這個常受暴力和恐怖折磨的世界中發現寬恕與和好之道。去年,我們沉痛地體驗了人的惡意所導致的悲劇。我們看到在仇恨、罪惡和死亡盛行時會發生什麽樣的事。

  不過,耶穌的聲音今天在我們的聚會中再次響起。祂的聲音是生命、希望和寬恕的聲音,是正義與和平的聲音。我們聆聽祂的聲音吧!

6.可愛的朋友們,教會今天滿懷信心地注視著你們,期待你們成爲真福八端的子民。要是你們像耶穌那樣:神貧、良善和憐憫;知道尋求正義和誠實的事務,你們就是有福的。要是你們是心裏潔淨的人、締造和平的人和同情窮人並爲他們服務的人,你們是有福的!

  只有耶穌是真正的老師,只有耶穌提出了不變的訊息,這個訊息給人的心靈最深處的渴望做出了答復,因爲只有祂「認識在人心裏有什麽。」(若二:25)。今天,祂召叫你們成爲世界的鹽和光、選擇良善,在正義中生活、成爲愛與和平的工具。祂的召叫一向要求在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生命與死亡中間做個選擇。同一個召叫今天也向坐在安大略湖畔這裏的你們提出。

7.哪個是清晨的哨兵所應選擇的回應的召叫呢?相信耶穌意味著接納祂所說的話,即使這些話與其他人所說的相抵觸。意味著拒絕那些迷惑人的罪惡的慫恿、走福音道德所要求的道路。

   聽我講話的青年們,你們要以強烈和慷慨的心懷來回答基督! 祂依靠你們。你們不要忘記:基督需要你們來實現祂的救贖計劃!基督需要你們的活力和你們慷慨的熱情,使祂宣講的喜訊在新千年代回響。你們要回應祂的呼喚,將你們對祂的事奉體現在兄弟身上。

8.天主,耶穌基督,求在這些青年人面前再次宣講的真福八端,這些青年人聚集在多倫多參加他們的世界性節日。

          求以關愛的心來注視並傾聽這些年輕的心,這些心願意爲冒他們未來的風險。你召叫他們做「地上的鹽和世界的光。」

 繼續教導他們在山中聖訓中所展望的真理和美善。

  使他們做真福八端的男男女女!

[葡萄藤] [本期目錄]

基督才是主祭
陳文良

基督才是主祭

陳文良

「我們的彌撒太沈悶,所以年輕人都不來」、「看過 "修女也瘋狂" 沒有?那種彌撒才吸引更多教友來」、「你不覺得神父講道的品質越來越糟糕了嗎?」、「我們應該買一本《主日八分半》送給每一位神父才對」……。以上這幾句話,對關心教會的教友,經常在不同場合,特別是討論教會的困境時,應該都是耳熟能詳的吧?

       可是,經過費彬神父帶領的這場避靜,讓人開始重新反省思考與回顧,彌撒──感恩祭,在我們身上帶來了多少的滋養,吸引人的地方應該是什麽,越來越不"吸引我"的原因又是什麽?不得不承認費彬神父在一開始談到天主聖三的「關係」時,邀請我們注意的那句話敲醒了沈迷在工作中的自己,神父說:「要經常記得每天早上醒來的感覺,反映了我們和天主之間的關係」,他這麽一說,我心裏升起不妙的感覺:「糟了,我最近起床的感覺是好累,好想再睡覺,好想休假,感覺好糟」,還好,天主讓自己人知道該是回頭的時候了。

基督才是彌撒的主祭

「如何讓我們的彌撒更吸引人?」這幾年來教友往往總是檢討那個「作彌撒的人」——主祭神父,可是,費彬神父藉由詮釋感恩祭,讓我們逐漸脫離這樣的看法,讓我們看見彌撒中更應該被注視的「基督的司祭職」,他特別分享了晋鐸之後曾經走過的一段日益低潮的的危機,因爲他那個時候越來越發現自己不堪承受司祭的職務,每一次主持感恩祭都覺得自己實在無法承擔這麽重要的角色,可是有一天當他把祭披披上,領帶拉好時,却彷彿聽到了耶穌對他說:「喂!鮑伯(費彬神父的名字),我才是真正的主祭啊!」費彬神父當場恍然大悟,輕鬆許多,從此之後,以司祭的身分執行感恩祭獻,對他來說,就真正是重現基督的祭獻,也就是讓教友更看出基督──永恒的大司祭,爲我們完成一次而永遠的祭獻,以衪自己爲犧牲,把我們的罪過洗清,以衪自己的禱詞爲我們代禱。因而,這個司祭職不再沈重,因爲真正的大司祭就是基督本身。

經過費彬神父的詮釋,我常常想著,吸引人的重點在於每一次的感恩祭裏面,把我們交托給天主父!

感恩經的時候一定要醒過來

「望彌撒睡著沒關係,感恩經記得醒過來」,費彬神父在避靜中半開玩笑地這麽說,藉以凸顯我們向來容易分心,甚至經常因爲聽到神父很快念過去,習而不察的「感恩經」。可是,這個部分却是最重要的祈禱文,神父把四式感恩經在教會歷史上不同時代背景所産生的不同風格與特色的祈禱文一一稍作介紹,神父强調:「基督的祈禱是最有力量的,藉著感恩經的禱詞,我們要認真聆聽,仔細觀看,把自己放在基督的手中,借著基督大奉獻把自己交托給天主父的眷顧,去感受到那股被安慰、被珍惜、被重視的感覺,因爲基督在我們內祈禱。」爲了讓我們能够更深入品味這些祈禱文蘊含的內容,費彬神父特別要求我們每一個人帶著一本《感恩祭典》,在靜默中細細品味。

的確,越能够用這樣的心思參與感恩祭的時候,越能够感受到被帶領、被代禱,費彬神父强調:「久而久之,我們開始被基督所轉變,因此當我們越來越明白他在我們內祈禱時,我們更能分辨天主的旨意,天主也會讓生命主動迎向我們,要求我們爲衪而改變,我們也能更有感動地在領受聖體前回答:『主,我當不起你到我心裏來,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靈魂就會痊癒』。」

「熱鬧」,吸引人還是喧賓奪「主」

費彬神父的分享,讓我想到了「修女也瘋狂」這部電影上演之後,一度在臺灣教會的禮儀當中風行的、加入了現場鍵盤與爵士鼓勵伴奏,現代流行音樂風的彌撒音樂,說是爲了讓禮儀更吸引人、更活潑。經過費彬神父對彌撒的詮釋,這個問題的重點應該是:「我們需要用被代禱的心情、參與筵席的心情,去參與 感恩祭,以享食糧的喜樂,而不是只在意禮儀品質、講道的內容在人的眼中是否吸引人」,因爲基督真的臨在其中,因爲基督真的爲我們完成了一次而永遠的祭獻,因爲基督——永遠的大司祭爲我們代禱。當然,換個角度來說,禮儀與講道內容的品質關係到是否幫助教友體會被代禱,感受到感恩祭的真正意涵,如果說不但沒有而且還是阻礙,那當然有改善的必要。

然而,我們却常常爲了吸引人而讓工具喧賓奪主,想像一下在基督邀請大家共享的筵席中,我們或者顧及著自己與衪親密交談,却沒有能够享受全家聚會的共融,或者以自己在搞助興節目却喧賓奪「主」地攪了局。因爲我們平常和衪的獨處時間實在不够,在那裏低頭默禱,却沒看到衪與全家人一同享用盛宴的共同歡樂。我們的確需要重新認識感恩祭。所有的禮儀動作與禮儀音樂如果失去了這樣的目標,我們大家都得捫心自問這是爲了所有人更認識天主的救恩,讓基督爲我們代禱的益處還是爲了熱鬧吸引人而做?

望彌撒不是去個人祈禱

「感恩祭是公衆的,社會性的活動」,費彬神父强調,在感恩祭中老是低頭默禱,不是虔誠,而是搞錯時間地點了,感恩祭當中我們應該經常擡頭注視周圍一同參與的人,認真體會每一句禱詞,參與 或注視 每一個動作 。現在的人常常都太忙了,一個星期或者更久才參與一次感恩祭,以爲應該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好好與基督密談。謝聖體的時候的確是默禱的時候,但是其他的時候,我們應該能够全心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和其他的會衆一起,讓衪爲我們祈禱。把在彌撒中個別默禱的需求放在平日,花足够的時間與衪親密交談才對。在感恩祭當中,基督的祈禱才是最大的力量,相對於大司祭的禱詞,我們的祈禱算什麽?難怪費彬神父戲謔地說,這個時候是我們賴皮的時候,反正就是賴在基督身上,把我們托在衪手中,獻給天主父,請衪悅納,請衪照顧一切;因爲畢竟基督是天主子啊!

誰來晚餐?

關於彌撒中的聖體聖事,從小都被訓練規規矩矩雙手合十,目不斜視地去領受聖體的我們,費彬神父却給了相當顛覆性的建議,他要每一個人注視神父送聖體給每個人的動作以及前去領受聖體的每個人,他要大家學著「看看基督把自己給了誰?」重要的是看看「基督把自己給誰?而基督要我也這樣做,來紀念衪」。

悔改,認真參與感恩祭,爲「真正的食糧」改變自己的生活

經過費彬神父對於感恩祭每一部份的禱詞,做這麽深入淺出的介紹,同時聖體聖事在彌撒中的意涵以及我們現代人忙碌生活中的三餐所反映的親人與人際關係,做了相當發人深省的詮釋。讓原本生活中工作佔了大部份時間的自己,在會心一笑之餘,認真地重新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忙過頭了,難怪清晨醒來有著很多不情願、低潮,這當然反映了自己和天主的關係已經因爲忙碌而疏離了。不但是每主日的感恩祭,我們嫌東嫌西,還不一定每主日參加,恐怕連每天三餐,都不見得吃得健康與愉快,試想一個星期有多少次我們不是和著忙碌公事或著八卦消息囫圇吞棗地吃下不知道是否有益健康的食物?而這些和我們一起同桌擘餅的夥伴(companion, com- 共同,panis- 麵包、餅、糧食),是否有足够的交談(conversation)呢?又是一記警鐘,敲醒忙碌生活的都市上班族!

藉由更仔細地去品味感恩祭的每個部份,費彬神父帶我們重新看待自己與天主聖三的關係,與配偶、家人或團體的關係,以及生活中的許多時代與環境所形成的嚴肅課題,不只是理性的思索,更讓人因而對於感恩祭産生新的渴望,渴望更常參與而與天主聖三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渴望被衪的愛所改變,渴望那改變人心的生命迎面而來。

摘自「教友生活周刊」

[葡萄藤] [本期目錄]

奧文,麻德教授 
歐陽文生

他是一位典型的健忘大學教授,真如英文所謂的Absent-minded Professor其實這個名稱不是說他的記憶力不好,容易忘事。 "健忘教授" 的稱呼是說這位學者在他的專科上是聲望普世,但是做事不切實際。他的行為客氣的說是與眾不同,不客氣的說是古怪。

麻德教授的名字叫奧文。他的祖父,漢玆麻德,是從德國來的移民,以農為業。他的父親,路格斯麻德,開了一家五金店,家庭經濟條件不錯。因為他聰明,成績好,中學畢業時得到名牌大學的獎學金,主修德文。大學畢業時,又有獎學金到德國去深造,研究德國文學。他的博士論文是用德文寫的;主題是"德國詩人哥德的詩歌在英文文學上的影響",很受德國文學家的賞識。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在美國中西部的一所私立小型大學( College ) 教書,至今已三十年了

他的兒子和女兒都已成家立業。一個在東岸,一個在西岸。結婚二十三年後,太太因癌症去世,直到現在他沒有再娶。他的交際不泛,朋友也不多。現在他過著獨身生活,自己照顧自己。他不會管家,所以家裏的東西混亂如麻。身材瘦弱矮小的他,雖然還不到六十歲,棕色頭髮已經是半白;看起來像個老人了。最近幾年來他身体多病,飲食要特別小心。尤其是他的左身多痛,走路時跛向左邊。他不受人家的重視,但是也不受人家的輕視。最受人注意的,就是他與眾不同。

除了教書有成就外,他做事一點都不精明。這些都是人家不瞭解和誤會的地方。譬如:他去超級市場買菜時,他從來不做選擇,不管好的壞的,他總是拿靠他最近的。每年過聖誕節,他總有一棵聖誕樹;但是他故意買一棵彎曲,醜陋,人家不要的。他買的傢俱和電器用品,都是有缺陷的。不是他買不起,也不是他不賞識完美的東西。奇怪的,他好像有一個喜歡缺陷的嗜好。在教授開會時,他總是為有問題的學生說話。他很受學生們的愛戴,同時也常受校方執政人士的種種排斥。

有一次他接受了我的邀請來我家吃便飯。在兩個小時的談話中,我對麻德教授有深深的認識和由衷的敬佩。麻德教授對我說:在他成長時期,他常在父親的五金店裏幫忙。顧客總是要十全十美的商品。表面上一有缺陷機器內一有小毛病,顧客不是退貨就是大發牢騷。有小毛病的商品經過他小小的修理後,就沒有問題了。但表面上有缺陷的商品,除非是大減價,是不容易賣掉的;這也是商人最容易賠本之處。從那時起他就決定,只要東西和工具能達到目的,表面上的缺陷沒有關係,他不必要十全十美的物件。假如他不拿不是十全十美的東西,誰去拿?假如他不買有小缺陷的商品,誰去買?況且,他自己本身就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他那有資格來要求別人和別些事物的十全十美呢?我聽了這些話真是非常的感動。麻德教授的與眾不同,不是他的古怪而是他的鶴立雞群。麻德教授的品格好像是包含在他的 "" 裏的。他有缺陷,一切東西混亂如 "麻" ;但是他有極優越的質量,能容 納缺陷的美""

[葡萄藤] [本期目錄]

天主是愛 
龐爾謙

       我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天主教家庭中,我的父母祖父母好幾代都是天主教徒。但是在我年幼的時候,當時的中國還處在非常封閉的時代,特別是對宗教信仰,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根本沒有可能,也沒有機會去聆聽天主的道理,在學校裡所接受的也是無神論的觀點和思想。

       因為家中有信仰背景的因素,很多時候都會受到政府專門人員的審問和查詢。因為當時我的年紀很小,並不知道他們在詢問些什麼,只感受到那份很緊張很不平安的氣氛。在沒有教堂,沒有神父修女的環境下,當時的教友所能做的就是祈禱。特別在教會重大的節慶日,家中的親戚朋友就會聚集在外婆家,他們在樓上祈禱,而我就被安排在樓下。在我家門上裝有一個小鈴,如有陌生人的出現,我就會按鈴警告家人,然後他們就裝做只是普通的家庭聚會。雖然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成長,但是信仰對我來說還只是一個謎,天主是否真的存在,我並不知道。可是在我內心深處,總會有個聲音在問,我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我到這個世界來做什麼?

       中學畢業之後,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離開上海去了澳門,到了一個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完全不一樣的地方生活。雖然這座城市大多數是中國人,但並不因為大家都是黑眼睛黑頭髮就容易相處,特別是剛開始,因為語言上的障礙,還是難以融入這個社會。但是當我去教堂的時候,聖堂裡那份神聖和莊嚴的氣氛讓我感受到一份寧靜和平安,好像許多事的發生只有天主才知道。

       在家人的一再叮囑之下,我開始慕道領洗,真正回到天主教的大家庭之中。在我領洗之後,這份信仰之火並沒有維持很久,因為我看到在教堂裡的一些教友,他們雖會參與彌撒和祈禱,但是在教堂以外的生活卻與非天主教徒沒有什麼不一樣,相比在中國的教友他們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捍衛信仰,而生活在自由天空下的人們卻並不懂得珍惜。到底怎樣才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

       也在同時,我看到教堂裡另一批年輕人,他們非常與眾不同,很有活力,臉上時時都帶著微笑,那一份喜悅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因為我與他們的年齡很接近,我開始加入這個團體之中,也開始慢慢明白到一份基督徒的生活就是一份愛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生活出天主的愛。正如耶穌對衪的門徒們所說的,你們彼此要相親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這一份愛的生活不只是教堂裡神父精彩的講解,不只是聖經中一段動聽的故事,也不單只是一篇祈禱經文,而是一份很具體,很實在的生活。天主的聖言也就是生活的聖言,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生活出福音的精神是從平時的每一件小事開始,從身邊最親近的人開始。愛你的近人如同你自己一樣;要第一個去愛,一切不是等著別人去做,而是由我先開始,由我第一個來做;去看每一個人身上的耶穌大家都知道耶穌臨在於每一個人身上,當我們嚐試去愛每一個人時,也就是愛每一個人身上的耶穌;還有,我們要愛所有的人,不管他是天主教徒,基督教徒,或是佛教徒,甚至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所有的人,我們都應該去愛。這份互愛的理想強烈地吸引著我,使我也嚐試著這樣去生活。

       當時我是在一個慈善機構工作,與同事之間的關係相處得都比較融和,特別是一個從緬甸來的華人,因為大家的背景很相似,很多時候都會分享彼此的生活及家人的訊息,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記得有一次,他到辦公室來找我,因為他的一個朋友生病住院,需要一筆資金來維持醫藥費。雖然那筆錢對我當時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但是聖經中說當你為最小的弟兄所做的,就是為天主做的。我立刻與他一起去了銀行,將這筆錢拿出來給他。兩星期後,他又到辦公室來找我,這一次是因為他的家人出了車禍,需要現金救急。當時我就開始懷疑,為什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他連續需要用錢,是他真的需要錢用,還是需要其他的幫助。這次我並沒有馬上拿錢給他,而是找我一起生活有同一份信仰和理想的朋友商量,看如何才能幫到他。

       不久之後我才知道,我這個朋友的家人及他的朋友並沒有出意外,他自己也並不需要錢用,他只是拿著這些錢去賭。不單如此,他還動用公司的款項去賭。知道這事後,我覺得很傷心,實在不願意看到一個好朋友走上這樣的一條路。有好幾次,我都主動去找他,希望他能明白到 "賭" 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他每一次回答都是令我同樣的失望在他的心目中,只有金錢才是萬能的,沒有錢什麼都做不到。如果我不再借錢給他,也就不再是他的朋友。我當然沒有再借錢給他,唯一可做的,就是為他祈禱,希望天主會幫助他,讓他早日懸崖勒馬,回頭是岸。

       以後有一段時間我離開了澳門,而他也離開了公司,我們就此失去了聯絡。一年之後,我再渡回到澳門,在整理信件的時候,發現一封很奇怪的信,是從監獄中寄來的,原來是我以前那位朋友,他因為在金錢方面的糾紛,向人索取高利貸而被判刑坐牢,已有半年的時間了。知道這事後,我馬上打電話給我的同事,大家約定了一個時間去看望他。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要愛所有的人,不只是我們喜歡的人我們欣賞的人或者是那些比較可愛的人所有的人,包括那些做錯事的人以及犯罪的人。

       那天探訪的場面是相當感人的,他根本沒有想到我們會去看望他。在他坐牢的幾個月中,沒有一個人前去看望過他,他的家人及他的朋友都對他失去了信心,覺得這個人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我們的到訪給他帶來了一份新的希望,他開紿相信他還有機會去悔改,他還可以重新開始,他還可以再去創造明天。在這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天主奇妙的安排,在我們無意之間所選的澳門公眾假期去看望他,而那天居然是他的生日。之後,我們幫他聯絡了一位神父做擔保,根據他在監獄中的表現,可以提早出獄。

       在他出獄之後,也曾試著找工作,或自己做生意,的確很困難。澳門是一個非常小的城市,你以前做過些什麼,很多人都知道,想要再次得到他人的信任,並非是件容易的事。在我來美國之前,他曾到我公司來找我,聊天之間我可以感受到他生活的壓力,記得他對我說, "在這幾年裡,我走了幾道彎路,我知道自己錯了,想改,可是這個社會容不了我,我生活得很累。但是我一直都記得我以前與你們一起共事的那段日子,也只有那段時光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所以我可以向你保証,無論如何,我不會再犯同樣的錯。" 來到美國之後,我不知道他現在的生活是怎樣的?但是我可以相信他感受到我們同事之間對他的愛,而這一份愛也帶給他勇氣和力量去面對四週所發生的事。

       兩千年前,耶穌來到這個世界上,衪為我們付出了衪的生命。為我們每一個人在我們還沒有明白衪,還沒有知道衪,還沒有相信衪的時候付出衪自己的生命。衪是那樣無限地愛了我們每一個人,這一份愛情大到沒有任何一份愛可以相比擬。那麼我們人,我們在這裡,我們可以做什麼呢?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以愛還愛,通過去愛我們的家人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同學我們的同事,來回應天主對我們的愛,來感謝天主對我們的愛。只有在天主的愛中我們才懂得怎樣去生活出真正的我,也只有在天主的愛中我們才懂得去寬恕去包容去理解去相信去付出去愛。生命只有一次,它應該是丰富燦爛,多彩多姿的,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擁有這一份生活,一起在天主的聖愛中生活出生命的燦爛。

[葡萄藤] [本期目錄]

天主賜了我很好的禮物 
朱映紅

今天清晨(4月25日),外面的風從窗外吹進來,把我吹醒了。我覺得時間還早,再躺一會兒吧!這時候,忽然想起我在領洗時跟 phan 合影的相片,我想到 Phan ----我的知己。

她在 Baby 時就領洗,因爲她全家都是天主教徒,她全家人都善度基督徒的生活,在言行中,在生活中我看到她活出了基督徒應有的樣子。她善良、大方、喜樂、幽默,樂于助人,對生活充滿希望 ―― 想著想著,一個靈感讓我想到兩年前的一件事情。

在2000年的暑假,因爲病痛、學習和工作不如意,跟家人的關係不好 ―― 種種原因,我就跟 Phan 說: "你怎麽這麽幸運,而我這麽倒楣。" 她說: "那麽你就要多跟我在一起,我把我的幸運傳給你。" 當時,我以爲她說說罷了,她把她的幸運傳給我,她就沒有幸運了。認識 Phan 的人都說她很幸運。她有幸福的家庭、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在郵局裏面的 Office 工作)、人見人愛的性格。我想起耶穌在最後晚餐時說過:"我把我的平安留給你們,把我的平安賜給你們。 "我現在才知道耶穌要我們學他,也要把我們的平安傳給別人,把我們的一切貢獻給別人。" 其實,我們如果把我們的一切給了別人,天主會賜給我們更多感謝聖神的帶領,讓我有靈感明白我兩年前不明白的道理。

感謝天主,賜給我這麽好一個女孩做我的知己。人雖然沒有十全十美的;但天主對她一直不斷的帶領,使她在我的心目中就像是十全十美的。天主,我好喜歡這份禮物。感謝贊美主,阿肋路亞。

[葡萄藤] [本期目錄]

 
Marvin Szeto

       我不會說中文﹐因此常有人問我﹐你既不會說中文﹐又為何去中國人的教堂﹖雖然我不會說中文﹐但我仍保有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我來這裡﹐是因為對中國人而言﹐"家庭"是最重要的事﹐而這個堂區就是一個大家庭。 "家庭" 對中國人而言不僅僅是指血親﹐它還包含了親朋好友在內﹐就像在這裡的許多孩子們稱呼大人為 "叔叔""阿姨" ﹐雖然他們之間並沒有真正的親戚關係。

       我來這個教堂﹐因為她讓我感到是這個家的一分子。這裡的小孩讓我想到我的姪兒及小堂弟﹑妹。許多長輩則待我如子﹑姪或是他們的幼弟。在我所去過的其他教堂中我從未感受過這種親情。我因為工作關係常常需要出差﹐幾乎每個星期都要飛往全美各地。我大可利用週末的時間待在所到的城市觀光旅遊﹐

       但是這裡的溫情讓我無法作個不歸的遊子。當我出差或度假離開這裡時﹐大家都如此的關切我去了那裡。

       家庭的一個重要特質就是沒有私心的共融。在座的年輕孩子們﹐看看你們的父母﹐想想他們為你們作了什麼樣的犧牲﹖扶養一個小孩並不容易。光是衣服﹑食物﹑看病﹑牙齒矯正﹑學樂器﹑買電玩﹑看電影﹑汽車﹐更別提上大學的花費。如果你問父母們﹐他們都會說花的值得。在座的父母們﹐請不要只想到你所作的犧牲﹐但想想你的父母為你所作的犧牲。

       當你考量為建堂奉獻時﹐請不要只自私的想是否對你自身有益﹐但想那些將因你而受益的人。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愛我們的子女﹐而希望給他們一切最好的﹐我希望給堂區孩子們的是:

- 足夠的宗教教育及中文學校教室

- 一個可以讓他們在戶外玩耍的場地

- 一個有電視﹑沙發讓他們在那裡談笑聚會的大廳

- 一個有許多書籍﹑音樂﹑錄影帶的圖書室

       我希望孩子們有一個能讓他們樂意來這裡學習天主教信仰的地方。他們是教會未來的棟樑﹐我們有義務培養他們。

       中國人的另外一個重要價值觀是尊敬長輩。我認識一些長輩﹐也知道他們生活中的許多無奈。當孫兒們去上學﹐兒女們去上班後﹐孤單的老人只能在家獨自忍受寂寞的齟蝕。有些人甚至沒有親人住在達拉斯地區。我盼望有一個讓長輩們可以在平日聚會的地方﹐聊聊天﹐打趟太極拳﹐看部中國電影﹐學些或是練習一下英文。我們的長輩已為我們奉獻了一生﹐我希望能給他們一個安享退休歲月之處。

       中國人也很注重飲食。我希望我們的新堂有一個大餐廳﹐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主日中午聚餐﹐開同樂會﹐或是辦婚禮後的茶會。我們也需要一個有火爐及烤箱的廚房。我們有很多擅長廚藝的教友﹐如果有適當場地﹐他們也會願意在這亮一手。作為一個單身漢﹐我總是很懷念家常小菜。

       中國人也十分好客﹐喜歡邀人到家中小坐。我希望我們的教堂有寬廣的活動空間﹐在聖誕節﹑復活節﹑教友婚禮﹑或其他重大節日時能使全部教友歡聚一堂。新堂應該是一個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引以為傲也樂意帶其他新朋友來的地方。

       我希望我的分享能在每個人心中留下兩件事﹕家庭與犧牲。

       我們的堂區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有一個父親--我們的神父。我們共聚在這裡分享彌撒中聖體﹑聖血的筵席。我們息息相關。不要認為我們只是在建一棟教堂﹐但要想到我們是在建立天主的聖殿--我們的家。

       我希望每個人對我們家的新居都與我一樣懷著一個夢想。要使美夢成真﹐我們每個人都必需奉獻一己之力。讓我們想想能否再為建堂基金多作一點什麼小小的犧牲。幾個月前﹐紹曾同我們分享過『認養愛心小豬撲滿』的活動。也許我們在生活中可以作一些輕而易舉的小小犧牲。能否每個月犧牲少上餐館一次﹖能否每個月犧牲一次電影﹖少去一次咖啡廳或犧牲一杯波霸奶茶﹖每個月可否犧牲少買一本小說﹑雜誌﹑或光碟﹖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大人及小孩去思考的。

       在座的青少年們﹐不要想說等到新教堂蓋好時我已經上大學或已經離開這裡了。想想你的弟弟﹑妹妹﹑或是堂弟﹑表妹們﹐他們將會在這裡歡笑。即使你已不住此地﹐這仍是一個你曾參與共同建造的心靈上的家。

       我知道在這經濟蕭條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擔心工作不保。即使我們因為經濟拮倨無法奉獻更多的財物﹐仍然可以作許多其他的奉獻。首先﹐我們可以在募款活動中奉獻時間。常常我們看到只有幾個人在作全部的工作。我們需要大家一起分擔﹐互相幫忙。再則﹐我們可以為堂區帶來更多教友。你是否認得一些尚未信主或非天主教的朋友﹖將他們帶到這個大家庭來﹐使他們也成為這家庭的一分子。一個相親相愛的家庭總是不斷的成長﹐教會也是一樣。最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我們的新堂祈禱。祈求大家更慷慨的奉獻。祈求有更多的人來協助募款活動。祈求我們有更多新教友。祈求我們找到一個好地點。

       謝謝大家。

[葡萄藤] [本期目錄]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王凱富

        The country of China, for many years, has undergone dramatic changes as its population growth has accelerated due to the increase in fertility rates and the decrease in infant mortality rates. Although this large country is one of the lead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market with a great quantity of people and progress in technology, other factors have downplayed its role as the home of millions of Chinese. As a result of the skyrocketing of China's overwhelming population, the country is confronted by an irrational population structure, economic failures, as well as the cruel necessity of a strong oppressive government.

        In such an enormous country limited by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the people of China have become the victims of an unreasonable population structure. Since most of China is composed of mountainous regions with little resources to offer, the Chinese are forced to establish cities and homes in the Far East near rivers, the ocean, and other 'life springs.' The overcrowded cities do not have sufficient space and resources to provide for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food,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healthy living conditions. Most of the population, which is composed of mostly adolescents, is left in poor living-conditions, hungry, and without adequate education, as their parents of the past generation struggle through each day earning little money and attempting to meet the family needs. The vast and unoccupied land that makes up most of China is unsuitable for farming and raising livestock, which creates a useless drawback in supplying the Chinese with variety in food. The small variety in food causes long-term effects in malnutrition and other health complications. Within the dirty and crowded living conditions, the level of health of each Chinese is depreciated. As millions of impoverished Chinese live in a society without much opportunity, this system of insufficiency becomes a continuous cycle of hardship and challenge for those not fortunate enough to overcome poverty and rise into the rare upper class. Not only do the affects of poverty affect the community, it also affects the economic potential.

         China' s role in domestic and world economies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economic failures in the past years that have resulted from certain conditions that have impeded the nation's economic progress. A closer look at the per capita GDP of the nation reveals that the country's economy has suffered from small advancements in infrastructure and increased spending on human resources provided within the country itself. According to a basic population-economics theory, a 1% increase in the population will need at least a 3% increase of economic growth in order to sustain the economic stability. If economic development fails to keep pace with population growth, the newly added population will eat up the newly produced GNP, thus depleting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population at large. Side-by-side with the per capita GDP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42,641, for example, the feeble 6,482 of China is rather far under the normal average. Experiences in some regions of China and in many other developing nations have proved that controlled population growth is the key for economic take off, yet unfortunately, China is withheld from that option until its population of people comes under control.

          Analysis by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show that knowledge contributes to over two-thirds of the econolJ1ic growth of developed nations an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compared with material input and labor force. China is challenged by such degradation in its economic progress because it lacks an ample supply of education and high quality human resources, which have been proven to be the components of an improved population quality and economy. Even though population is a factor to economic failure, the root came from China's changed government.

          Near the end of World War I, China fell under Communist rule. This type of government creates a barrier between the country's pushing-towards-failure status and success. Because of the major population issue, the government must take strong control over the Chinese not only to maintain order, but also to emphasize the need to regulate the birth rate in some form or fashion. For a long time, there has been corruption in the society among the people due to the large uncontrollable numbers of people. Rioting, violence, an~ disorder used to he one of the major issues that have somewhat been quelled by the totalitarian government ruled by Communists. Besides oppressing the Chinese and limiting their hope for personal success for the cause of sustaining social order, the government has set forth its five-year, ten-year and fifty-year targets for its population control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according to a white paper released by the State Council just recently. China as drafted a law on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and related regulations to ensure the national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and the realization of birth control targets. By 2005, China aims to keep its population within 1.33 billion (excluding the population of the Hong Kong and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nd Taiwan Province), and the figure} will be controlled within 1.4 billion by 2~10, and will peak at nearly 1.6 billion at the middle of the century. The Communists intentions are not exactly centered on preventing the people from achievement in the society, but to uphold an orderly nation of over 1 billion people although their image of an orderly nation is not ideal for the average Chinese citizen.

          A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relentlessly grows, the overpopulated nation becomes a home to over 1 billion Chinese who face everyday hardships that come with an unstable population structure, a challenged economic status, and the need for a controlling government. The overpopulation had created multi-dimensional roots of poverty and challenges that must be met by not only the Chinese people but also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Even though China possesses a great position in the technological world, its nation's success is yet to be determin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nation allows itself to be affected by the influences of the enormous population.

[葡萄藤] [本期目錄]

親子關係 vs. 建立天國 
張宏秀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關係與互動,因為愛是在關係呈現,在互動中表達。但是,如果你請朋友談談他對彼此關係的看法,他可能不知要說什麽。或是他會反問:你對我們的關係有什麽不滿嗎?所以,受到中國文化強調涵蓄的影,直接討論彼此間的關係,可能是唐突、甚至挑釁的做法。對中國親子而言,因為直接談論彼此的關係常是不容易的,關係自然著重「做」而非「表達與感受」,著重「權利與義務」而非「關係與互動」。在此著眼點下,許多中國父母容易看重「結果」而忽略「過程」;強調「努力」而不善「玩味」;專注「未來」而不屑「當下」。 

中國的父母在與子女的關係中,最常擔憂的不就是做得不夠、給得不夠,而非與子女的關係。既然如此努力的在給,要求子女要努力呈現好的成果(成績、行爲、才藝)也成了理所當然。這個成果為重的關係模式,帶給親子關係緊張與壓力。父母常常忙著驗收成果,孩子在緊張的交帳。父母希望因此子女有好的「未來」,而子女「當下」感受到的是有條件的親情。有些父母藉著把子女比下去,來幫助子女出人頭地。事實上,不論子女是否出人頭地,他們都學到「自我價值感」是依靠跟家人比出來的,而不是透過自我肯定或是認識天主無條件的愛。在比較中長大的孩子,一生就得靠比較來弄清自己的價值,是有價值?無價值?多少價值?莫怪中國人什麼都在比,追根究底是弄不清自己是誰〈比昏了〉,也沒有認識到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外在的比較永遠無法建立踏實的自我價值感。

當我選擇跟隨福音生活,養育子女的方式常帶給我信德的挑戰。因爲天主願意我做的,與世俗認為我該做的常有衝突,而我這天主選民常被世俗的聲音包圍,不知何去何從。此時,我除了在祈禱中與祂好好溝通一番外,我也反問自己:信仰對我養育子女有什麽意義?有什麽重要性?帶來什麽影響〈光明、智慧、力量、挑戰、困難〉?還是沒有太大影響?因爲我只需要規定小孩週日上教堂,好跟天主交帳。可惜的是,當我們在跟天主交帳,也跟子女查帳,雖然唸「願祢的國來臨」,天主的國可能離我們越來越遠。

      天國在哪裏?這是個老掉牙的問題。但是,如何讓祂的國在親子關係中來臨,似乎得關注。

       身爲一兒一女的母親,身爲家族治療師,我深切地体驗到親子關係中的天國是藉父母的信德而得以「來臨」。父母相信:天主是一切的供應者,是衣食父母。所以做父母的更有安全感,能少操心、少做白功,能把精神放在做天主的旨意上。祂願意父母〈天主的代理人〉藉著欣賞與接納子女的天賦特性,來表達對祂的感謝。祂願意父母是祂的合作者,祂在祈禱中告訴父母當如何教養子女,當如何與祂配合?祂願意父母以謙遜的心認識自己是子女成長歷程的陪伴者,而真正的建造者是祂自己。對我而言,做母親的最大挑戰是帶著孩子享受共處時光,並一起感謝讚美天主。這像是個理想,但這決非是個夢想!這個理想雖然不會完全達成,但值得不斷嘗試。這對父母的挑戰不在於達不成理想,而是在一點理想都沒有或不敢有。享受親子共處時間是一個抉擇:父母願意給孩子時間,跟孩子聊天玩耍,聆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欣賞他。享受親子時間的技巧是:父母以欣賞天主化工的眼,感恩的心,聆聽聖神的耳,說造就話語的嘴經營親子互動。如此,天國就在親子互動中來臨,天國的平安喜樂與愛就在親子關係中流動。

        我感謝祈禱帶給我心靈的空間,使我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暫停,靜觀孩子們的言行,由此更經驗到天主對我的愛與欣賞。祂使我明悟:凡天主所賜的子女都是最棒的,也是父母所需要的(未必是想要的)。天主藉著父母需要的孩子,讓父母去成長成熟、並學習靈性的功課。我相信「願祢的國來臨」,不僅是希望,更是行動。當父母用信任、欣賞、接納、尊重、同情、肯定、寬恕、謙遜及祈禱去經營親子關係,天國已經被建立,也來臨了!

[葡萄藤] [本期目錄]

淘氣小天使 
小 羊

"你們讓小孩子來罷!不要阻止他們到我跟前來,因爲天國正是屬於這樣的人"(瑪19:14)

鄰居家小男孩阿良,只有七歲,長得濃眉大眼,聰明伶利。他喜歡來找兒子玩。不知何故,沒玩幾次之後,兒子就告訴我,他不要和阿良玩了。

仔細觀察之後,發現阿良沒啥同齡又合得來的朋友,他渴望交朋友,然而,他把小朋友們當成"玩具"——他要朋友時,朋友"一定"要和他玩。原來,他有兩位姐姐,年齡相差好幾歲,平時都讓著他,久了,他以爲小朋友都得讓著他。若不讓他,他就藉機引人注意,頂別人的背,搶別人手中的玩具,迫使小朋友和他玩。

有次,發現阿良眉上撞了個紅腫之包,問他:"你怎麽了?",他說"沒有啊!",頭左搖右晃,連他媽媽都看到了。突然想起有次阿良和兒子一起參加小朋友暑期班,阿良不小心被扯鈴的棒子撞到眼角,結果也沒講,直到第二天被媽媽發現,這孩子爲何不肯告訴媽媽呢?追問阿良的媽媽,才瞭解阿良天賦聰穎,他的智力超過同齡孩子,但他的學習方式是喜歡用手去觸摸在阿良四歲時,有次好奇用手去摸索一塊木頭(雖然爸媽已囑咐他不要去摸),那知木頭上有多處小刺,小阿良手掌插入了30多根小刺!爸爸心痛孩子,可是忽略了阿良只有四歲,沒有先安慰他,卻用嚴厲的"道理"訓阿良,而且邊責備,邊用碘酒猛擦阿良的小手。當時媽媽也忘記去安慰、擁抱阿良。所以,阿良小小的心靈所獲知的印象是 —— 受傷不能講,否則更會挨駡!

雖然,漸漸深入明白了阿良的成長環境,可是他的調皮、撒賴及霸道,仍使我有些無法招架。阿良有几次自己打電話來,兒子卻躲著,不肯接電話,阿良真是寂寞!有次兩家一齊去游泳,阿良用水中籃球""使兒子和他玩,有了玩伴,阿良好開心!我也藉機和阿良講話 —— 以後若有受傷,一定要告訴阿姨,阿姨才可幫助小阿良。

幾星期後,又約了阿良及姐姐們來家中游泳,阿良仍是東跑西跑,一刻也安靜不下來,但是,玩了好一陣子,小阿良跑來說:"阿姨,我腳被磨破了!你只要給我貼上 Bandage 就好了!" 不一會兒,他又跑出去與兒子玩。他媽媽來接阿良回家時,我就告知小阿良腳指頭已貼上了 Bandage, 結果,阿良仍頭也不擡地對媽媽說: "沒有啊!" 小阿良如此信任 "鄰居阿姨" ,他知道受傷了,可以告訴我,不會再挨駡!

有次,又逢小朋友之暑期勞作課,邀好的老師臨時打電話告知不能來,請我自行想法子。由於時間緊湊,只好硬著頭皮,把在教區上課所學的全搬出來。當晚,阿良竟也吵著要跟來(兒子仍在躲),我呢?又高興他喜歡來這團體,卻又暗自擔心這阿良會令我手忙腳亂。上課前特別祈禱,求主耶穌帶領。

果然,阿良又爲了想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而將糖果紙丟向他喜歡的小男生頭上。不一會兒,又用自己的小腳去踏小女生的腳背!我心中想:真是不該讓他來,自找苦吃。

沒料到幾天後,阿良的媽媽談到她先生的事業受到經濟不景氣影響,情緒很憂悶,竟然無故打了阿良一耳光,小阿良難過地告訴他媽媽,他要被鄰居阿姨(我)adopt (收養)!我聽了,不覺心頭一震!小阿良喜歡我呢!

其實每個孩子天性都很純潔善良,然而,他們的性格卻常因父母的教育方式而受到扭曲當我看到孩子調皮搗蛋而頭痛時,主卻也讓我體驗到孩子的真誠及赤子之愛,小阿良雖然還沒有學會與小朋友相融互讓的團體規則,但他卻毫無心機,而能信任一位鄰居的阿姨!難怪,主耶穌說: "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天國" (瑪18:3) "你們小心,不要輕視這些小子中的一個,因爲我告訴你們:他們的天使在天上,常見我在天之父的面" (瑪18:10)

主藉著小阿良讓我學習了一課!

[葡萄藤] [本期目錄]